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以用戶需求為中心,ST60讓工業非接觸式連接更輕松

以用戶需求為中心,ST60讓工業非接觸式連接更輕松

2023/3/1 11:56:36

當前,無論是顯示器,智能手機還是工業機器人,連接器已成為電子設備的關鍵。尤其隨著近年來物聯網“萬物互聯”生態模式的日漸成熟,無線連接器已成為工業領域中不可替代的設備,其作為工業設備與網絡之間的“紐帶”,受到各大細分行業以及具備升級需求的企業的青睞。在2月24日舉辦的“2023中國自動化+數字化產業年會”-CAIMRS 2023峰會上,意法半導體作為全球領軍企業精彩亮相大會,其創新的工業互聯網業務以及“為工業連接而生”的ST60毫米波非接觸式連接器產品備受行業關注,得到了與會嘉賓和自動化產業的高度贊譽。

圖片2.png

意法半導體展臺

借此良機,中國工控網深度對話意法半導體射頻通信中國區產品負責人盛治,探討ST60在工業連接領域的顛覆性創新,以及推動自動化產業數智化發展的重大意義。

圖片3.png

顛覆傳統印象

“無線連接是工業互聯網應用中重要的技術環節,如何保證工業設備之間信號的完整性與可靠性,需要有與之匹配的高質量連接器。在這一背景下,我們開發了ST60毫米波非接觸式連接器,這一連接器使用毫米波在兩個設備間來建立低功耗、高速且高可靠的無線連接,“ 盛治在接受采訪時對ST60的優勢特點進行了總結:其一, ST60相較于傳統的機械連接器,不需要插拔,因此沒有插拔損耗,可靠性更高;其二,產品外觀沒有開孔,進行了封閉式設計,避免接口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中,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其三,ST60配合獨特設計的全雙工圓極化天線,不受線纜限制,實現360度旋轉全雙工數據傳輸,廣泛應用于工業滑環、安防攝像頭和智能設備等產品中。

圖片4.png

無論從外觀還是連接方式來說,ST60打破了幾十年在傳統連接器基礎上的固有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基于ST60本身是一個比較小的芯片,且60GHz屬于較為純凈的頻段,頻率上下有很大范圍的空白頻段資源,為客戶的大數據傳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是考慮到客戶面臨的應用難點在于天線的設計,ST60不僅提供了集成天線的版本,而且攜手合作伙伴提供模塊一體化的方案,這樣為其降低了開發與應用的門檻,以便客戶更方便快捷地使用。盛治指出,天線設計是ST60開發之初的難點之一,如何與芯片進行更好地匹配是當時面臨的技術挑戰。目前ST60已有兩代產品——ST60A2和ST60A3,ST60A2主要應用于替代有線單個高速GPIO、以太網和高速SLVS傳輸,ST60A3則支持eUSB2和UART,I2C及GPIO應用。同時他還透露,ST60A2產品已經量產,新一代產品系列ST60A3預估將于2023年中實現量產,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產品支持更多的無線傳輸應用。

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

目前,ST60系列非接觸式連接產品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包括工業自動化、安防攝像頭、大屏戶外LED顯示屏,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盛治結合實例進行了分享:在LED行業,ST60無線連接技術可讓LED屏幕背板更干凈,連接更穩定,安裝維護更簡單,并且降低了連接器成本和維護成本,節約了失效花費;在消費電子行業,助力實現產品無孔化、纖薄機身和可折疊,讓產品外觀更精美;在工廠自動化生產線上,不需要插拔數據線即可實現自動檢測,優于WiFi和藍牙,為今后無人化工廠的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5.png

對于業內人士關注的產品成本與技術服務,盛治坦言,他們十分注重成本控制,并深知除了保證高品質產品,合理的市場價格也是贏得客戶信任的一部分,因此做好芯片、天線和PCB設計之間的成本平衡非常重要。同時,意法半導體通過技術論壇和資源庫,讓客戶更深入地了解ST60的典型應用,并通過企業自身的應用手冊以及技術交流會等多元化服務方式來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支持,以便保證為客戶帶去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ST60作為一款非接觸連接黑科技,下一代產品ST60將會有更高的設計帶寬和傳輸吞吐量,”盛治表示,未來隨著工業自動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們的非接觸式連接產品會進行不斷創新,從而滲透到更多行業,滿足全球客戶群體的需求,為構建更智能、更互聯的世界提供助力。

欲了解更多關于意法半導體ST60的產品和應用優勢,可訪問官網:https://www.st.com/zh/wireless-connectivity/60-ghz-contactless-products.html


審核編輯(
李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儲-星火存儲打造智慧存儲,助力產業創新

智能工控+存儲-金勝電子煥新品牌助力國產工控市場

應對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電力挑戰

?Saab UK 為深海勘探實現創新,降低潛水員及環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