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羅煥城:雙碳之下,企業ESG治理正當時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面臨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從氣候變暖、到中美貿易戰,從新冠疫情、到俄烏沖突,可以說,企業現在身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充滿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變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只關注收益,更需要關注人、社會和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那么,企業效益與ESG如何實現雙贏?雙碳策略下,工業企業ESG建設到底該如何展開落地?近日,研華科技(中國)總經理羅煥城接受了訪談,詳細講述了企業ESG治理的意義及內涵、研華ESG經營策略及相關成果、工業企業如何開展自身的ESG建設等。
“利他”思維,用好ESG利器
主持人: 當前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戰、全球氣候變暖等等,在這樣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之下,企業在發展戰略上需要如何應對呢?
【羅煥城】:當下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也十分挑戰。但我們也注意到,企業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和趨勢是長期不變的:企業,身處在人和自然環境之中,它服務于社會,同時它的收益也是源于給人、社會、環境創造的價值,這個過程是長期一貫的,在當下這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時代,這一點顯得更突出。
剛才你也提到,我們現在面臨著很多嚴峻的問題:從氣候變暖、到中美貿易戰,從新冠疫情、到俄烏沖突,可以說,企業現在身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變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只關注收益,更需要關注人、社會和環境,因為它們是和企業的長期發展息息相關的。
主持人:就是說,我們需要著眼于人、社會和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羅煥城】:是的,企業需要把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伙伴、供應商、環境和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為他們創造價值。并且這些不只是短期的行為,而是要長期、可持續的。
我們當前所面臨這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對于企業來說,其實也是時代的機遇,它讓我們把企業的發展,聚焦到服務社會的屬性上,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行動指標,來衡量企業當下和未來的發展戰略、績效表現;同時讓我們也重視風險,從更長期的視角來采取行動,確保各利益相關方,如企業、人、社會、環境等能夠長期共同發展受益。
這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在談的ESG。大量的實踐與數據也表明,ESG表現良好的公司,在很多方面,如: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運營風險、品牌形象、市場聲譽、客戶忠誠度等,都更有更出眾表現,企業價值也更高。
主持人:就是說,我們需要著眼于人、社會和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主持人:是的,確實我們也看到, ESG表現良好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好的企業。通俗的講,ESG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ESG是萬萬不能的。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是可以基于ESG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的。那么在您看來,這項戰略的核心內涵是什么?
【羅煥城】:ESG,指的是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這三個方面;概念大家其實都很清晰了,我也不過多講概念,主要談談我的理解:
E 環境方面,我認為重點是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特別是節能減排;
S 社會層面上,核心是要注重回饋社會,實現企業的循環發展;
G 公司治理層面上,特別要注意的是,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ESG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衡量企業發展的方法論,相比過去我們對企業的評估,ESG體系更豐富、更全面。但是回歸到內涵來看,我認為核心講的是"利他"。這里面的「他」,涵蓋面非常廣,不僅僅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客戶、員工、伙伴,還包括所處的物理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等。
三大策略,將ESG落到實處
【主持人】:剛剛您提到了"利他", 我知道這也是研華多年來的企業文化。那么您可否具體來分享下,研華是如何展開ESG建設,來去落實“利他”這個理念的呢?
【羅煥城】:其實呢,ESG這個理念對于研華而言并不陌生,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實踐中。早在2010年,我們就開始推動CSR企業社會責任;到了2020,我們又將ESG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并成立了ESG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和推動辦公室。
在內部,我們有一個企業利他樹。我們認為企業就像一棵樹,希望可以成長為廣大的樹林。 ESG就好比太陽,當陽光灑落,樹木就可以茁壯成長,就像企業一樣,如果以ESG理念進行完善管理,企業自然能夠壯大、不斷地枝繁葉茂,成長成為樹林,這個是很自然的因果關系。
研華的ESG策略,重點圍繞員工及社會共好、物聯網普及共益、綠色運營3個維度,包括14個重大議題,展開具體的行動,并且設定詳細的行動計劃,和長期可量化的目標,來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持人】:聽起來研華的ESG涉略范疇非常廣泛,您能幫我們具體展開介紹一下嗎?
【羅煥城】:我這里重要展開介紹三個關鍵部分:
首先是節能減碳。目前我們已經將研華自己的智能制造、智慧節能減碳的技術和方案,應用在了自己的工廠和園區;同時我們還積極投資了1.5億,投資綠電公司;并對外承諾到2026年,整個研華使用可再生能源要達到50%,希望2032年要達到100%;
另外,我們還在加快以AIoT技術進入節能產業,包括:工廠、電力能源、建筑、服務業等,大力發展綜合能源管理、節能減排、碳資產碳足跡排查等解決方案。通過這些技術,我們不僅要實現自身的節能減碳,還將通過自己的科技能力,協助全球的客戶、伙伴進行節能減碳。
第二是物聯網教育的普及。 我們其實從很早開始就非常注重產學合作,一直在推動產學研的結合,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創新。針對于中小學生、大學生、行業人士等,我們都有展開不同的創新項目,來加強物聯網教育,此外我們也有研華培訓中心,這個中心已成立十多年,我們一直堅持推動整個行業的物聯教育。
第三是員工關懷。 在研華,我們一直強調工作、學習、愛,我們內部有一個互動平臺ABLE Club,我們叫美滿人生,讓員工、員工家屬,可通過此平臺參與各項活動、享受各項福利,或在上面進行社會回饋。
節能減排,踐行零碳行動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剛才重點提到了節能減排,這個跟當下在推動的雙碳運動息息相關。
【羅煥城】:是的,研華其實很早就開始注重節能減排了。為了創造低碳排放的經營環境,我們特別成立了“溫室氣體盤查推行委員會”,來具體落實各項工作。并且在2011年的時候,我們就加入了國際組織CDP碳揭露委員會,每年參加碳揭露評分。去年,我們的CDP評分是B 序列,希望未來可以不斷地提升。
【主持人】:那么,研華作為工業企業,是如何開展節能減排這方面的工作的呢?
【羅煥城】:在節能減排這方面,我們是有制訂了一系列的具體策略。
首先是“日常節能”:這里分為工廠和辦公區。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講,耗能和碳排放主要就來自工廠。在研華昆山工廠,前期我們通過智能制造OEE/安燈等解決方案,已經實現工廠內的設備聯網上云和可視化管理,這為現在的工廠能源管理做下鋪墊。在能源管理方面,我們主要透過優化能源管理系統、空調系統自控改造、空壓機/冰水主機等設備升級進行節能。
在日常辦公中,我們也注意節能,如盡量用視頻會議取代現場會議、優先采購有節能標志的辦公設備和信息電子產品、照明燈具替換為LED燈、辦公室中央空調淘汰替換、倡導員工隨手關燈、提倡少紙化辦公等。
【主持人】:很多企業都會有多個工廠、園區和辦公區域,分布在不同地方,研華也是這樣,那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層如何從全局的角度,快速、實時地掌握和管理它的節能減排情況呢?
【羅煥城】:這就涉及到了節能減排的另一個策略,就是發展能源管理系統。目前,我們已經在研華的昆山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導入了iMES建筑能源管理系統,透過采集、數據上云、AI 分析,和信息呈現、實時告警, 并配合調整排程、設備清潔和保養、高耗能設備汰換等,實現從管理和運維雙維度的節能管理。此外,我們還將研華林口、內湖、昆山、上海、西安、北京,每月用電和用水信息,也都上傳到內部管理系統,這樣相關的管理層都能看到每月用電、用水的變化,以及是否有達到節能目標。透過能耗資訊的內部透明化,從上至下產生節能管理作用。
【主持人】:剛剛提到的這些措施,我理解都是在做“節流”,但我們要想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對于研華這樣的生產制造企業來說,僅靠節流應該是不夠的吧?
【羅煥城】:是的,要加速減碳、實現零碳目標,單純靠節能是很難達到的。所以,我們也在加大投入清潔能源。一方面,加大太陽能發電投入,在研華林口、昆山園區都設置有太陽能發電面板。昆山擴建的智慧光伏項目將在8月份完工,全部投產后,昆山太陽能,年發電量可達170萬Kw/h,一年下來可減少548噸二氧化碳;林口園區年發電量也可達58萬Kw/h,我們在建的林口園區三期工程,也將全面裝設太陽能板。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加大綠電購電投資。去年我們投資1.5億收購了一家綠電工廠,期望在2026年綠電使用率達50%,2032年達100%。在大陸我們也正在關注綠電交易、碳交易,并將適時導入。
【主持人】:謝謝您的詳細介紹,結合您剛才提到的研華在節能減碳上的這些措施,我理解重點就是圍繞著節能、創能、購能三個詞.
【羅煥城】:是的, 從日常節能、發力建筑能源管理、發展清潔能源三個維度詳細展開。
【主持人】:那目前減排的成效如何呢?
【羅煥城】:整體來講,去年,盡管受昆山工廠擴增廢棄處理設備影響,耗電方面較2020年有所上漲,但公司整體的單位營收耗電量,比2020年降低了2.75%,整體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量,較 2020 年下降 16.49%、整體減碳量超過1,700 噸 / 年;我們期望到2025年整體單位營收 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下降 30%。
科技賦能,發揮工業企業優勢
【主持人】:看來,無論是在雙碳還是ESG上,研華都已經有了一些非常不錯的實踐了,您能否談談,在落實ESG的實踐過程中的體會嗎?
【羅煥城】: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把可持續發展提到日程上來了,尤其是在雙碳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都在考慮,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ESG治理體系。在我看來,ESG治理是需要戰略規劃的工程,這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首先,是需要進行ESG的重要性評估,圍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大維度,將核心業務的定位,和企業發展目標關聯起來,篩選出企業應關注的重大指標;
其次,要設定ESG目標。當然在制定目標前,先需要對企業當前狀態,進行詳細的評估,再進行目標的訂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要制定ESG的實施框架,ESG作為長期的目標而且可衡量,所以必須要制定一個清晰的實施框架,確定不同階段的計劃和執行方案,然后按步驟推進。
最后,搭建ESG組織或團隊來展開相關工作,確保這些行動、指標都能落地執行,并且定期產出相關的報告或成效。
【主持人】:那么對于工業企業落實ESG戰略,您有什么建議分享給大家?
【羅煥城】:作為工業企業,更需要結合自身的產業優勢和創新技術,重點著墨,積極發揮工業企業的優勢和力量。
第一, 聚焦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行業,如:光伏、電力、新能源、環境、工業制造、醫療...等,不斷深耕投入,通過創新的技術、產品,幫助產業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安全健康、穩定可靠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工業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和服務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大量材料、能源、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消耗,所以自身也要特別注意節能減排及綠色運營。
技術創新,打造ESG硬核動力
【主持人】:我看您特別提到了技術創新,當下新興的技術如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它們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在您看來這些技術創新會對ESG有著怎樣的推動作用?
【羅煥城】:技術創新本身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企業持續經營的重要能力。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于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智慧化管理,都有很大的影響,通過數據的監控、收集、分析等實現精益化的運營管理,提升能源的調度和利用效率。當前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結合也成為全流程減碳、碳資產、碳交易的新引擎。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可以加速我們的產品和方案,更高效、更持續地服務社會。研華一直非常注重自身的技術創新,并且積極利用自己的科技力量,服務于社會,同時也更將物聯網的應用普及和落地,作為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除了利用這些創新技術之外,也積極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一起來加速推動智能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這些技術的發展,對于企業自身的數字化管理也有很大幫助。企業數字化程度對公司的治理也會帶來很大的變化,研華目前也在加快自身數字化管理的腳步,比如,我們目前在推動的工廠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行銷數字化、人才管理數字化等,都是為了更好的企業治理。
毫無疑問,從研華科技(中國)總經理羅煥城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雙碳”戰略的背景之下,企業ESG治理可謂正當時,而研華科技通過自身在企業ESG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所沉淀和積累的經驗和方法,無疑為更多工業企業未來落實ESG建設,提供了極具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關于研華
研華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品牌愿景,一直專注深耕于工業物聯網、嵌入式物聯網、智慧城市三大市場。為迎接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大趨勢,研華提出以邊緣智能和研華工業云平臺為核心的物聯網軟、硬件解決方案,協助客戶伙伴串接產業鏈。研華業務分布全球28個國家,擁有近8,560名員工,以強大的技術服務及營銷網絡,為客戶提供本土化響應的便捷服務。此外,研華也積極協同伙伴共創產業生態圈,加速實踐產業智能化的目標。 (官網:www.advantech.com.cn 官方微信:研華智能地球)

提交
研華發布RK3588 SMARC 2.1核心模塊ROM-6881
研華與臻鼎達成戰略合作
加速推進邊緣AI應用落地,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
AI引爆邊緣計算變革,塑造嵌入式產業新未來
超越尺寸限制:ROM-2820 OSM超小型核心板迎接HMI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