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特斯拉機器人會是一條有價值的“鯰魚”嗎?

特斯拉機器人會是一條有價值的“鯰魚”嗎?

2022/7/18 14:05:19

158dac7a7b907f48fcda8c59406523e8.jpg

復刻人類樣貌、可行走、會勞作、會“思考”、擁有超能力般的人形機器人似乎正在從科幻片中走向現實。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于6月3日在推特上宣布:“將在9月30日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展示第一款人形機器人的原型機,名為‘Optimus擎天柱’”,同時,它又被稱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esla Bot),堪稱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產品。

重磅消息一出,市場期待值直接拉滿。在引領科技產業變革的路上,可以說馬斯克將“大膽創新”四個字做到了極致。

將時間線拉回到十年前,似曾相識的畫面也出現過,2012年6月22日,特斯拉加州的Fremont工廠舉辦了一次小型交付活動,內容是交付首臺Model S。彼時,新能源汽車還只是一個新興概念,了解的人甚少。

再看看十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在持續提升。超前的謀略和超高的智慧,馬斯克用十年的時間積淀驗證了新能源風口對整個傳統汽車行業的顛覆與變革。從最近幾年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爆發式的增長,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的電池、下游的整車業務的全面爆發,特斯拉的“鯰魚效應”,有目共睹。

無獨有偶,近日,小鵬汽車生態企業小鵬鵬行宣布完成A輪超一億美元的融資簽約,成為近兩年中國最大單筆仿生機器人融資,小鵬鵬行CEO徐志根表示,鵬行面向C端的智能仿生機器人預計在未來兩年走進家庭,成為人類的好幫手,為人們帶來豐富的體驗。

那么,機器換人浪潮之下,機器人會成為下一個新能源電動車嗎?是否會顛覆和變革整個傳統制造業或服務行業?

機器換人步伐加速

在傳統能源資源緊缺,能源危機加重,各國大力提倡低碳或“雙碳”等綠色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相關的產業蓬勃發展。

正如新能源風口一樣,機器人產業正在登上生產技術革命的舞臺。特別是后疫情時期,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勞動力短缺及人力成本上升、無接觸式生產成為普遍現象,機器人在各行各業大有可為。那些重復性、機械性、危險的工作,以及大規模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職業崗位正在被機器人所替代。咨詢公司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會有多達8億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代替。一些崗位會發生重大改變,而另一些職位將會徹底消失。

現如今,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機械臂等工業機器人成為了智能工廠的標配,據悉,目前工業機器人已覆蓋至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并囊括了焊接、噴涂、裝配、搬運、堆垛、打磨、涂膠、分揀、包裝、檢測、上下料等數十種工藝。未來還將全面滲透于第一、二產業及其他領域。

服務機器人領域,掃地機器人到炒菜機器人、老年陪伴機器人等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送貨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業清潔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巡檢機器人、農業機器人、建筑機器人等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機器人需求規模不斷擴增,機器人產業多點開花,我們習以為常地視機器人為人類工作生活的幫手與伙伴。

148e63b65e7daa2b919ffaf65acf2569.jpg

此次,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發布可以說對市場也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將會進一步推進“機器換人”的大趨勢。從描述來看,該人形機器人為服務機器人的升級,第一版人形機器人有望于2023年投入生產,其將用于填補勞動力缺口。

小編認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誕生,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開啟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無論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成功應用與否,機器換人的腳步不會停下,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也會有更多的科技企業投入機器人賽道,最終將更加成熟、完善的機器換人方案呈現在我們面前。

機器人產業鏈率先受益

受益于機器換人速度加快,機器人行業迎來了高光時刻。尤其是近兩年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都呈現出高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36.6萬套,累計增長44.9%;服務機器人累計產量達921.44萬套,同比增長48.9%。

將機器人拆解開來,其供應鏈涉及如下幾個核心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

控制器類似于人的“大腦”,負責向機器人發布和傳遞動作指令;伺服電機類似于人的“神經”,負責定位和移動;減速器則用于提高機器人動作精度,是核心零部件。

據悉,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中,35%左右是減速器、20%左右是伺服電機,15%左右是控制器,機械加工本體只占15%左右。可以看出,減速器是成本最高的核心部件,作為精密機械部件,其技術門檻很高,而國內諧波減速器龍頭企業綠的諧波率先實現了國產替代,可以媲美國外領先技術工藝。

機器人本體部分,常見的發那科、ABB、庫卡、安川四大機器人家族占據了國內近30%左右的市場份額。當然,在某些卡脖子領域上,國內廠商也在奮起直追,例如匯川技術、禾川科技等國產品牌。

憑借著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積累,以及國內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國產替代性更加明確,機器人終端廠商和核心零部件廠商,有望在特斯拉開啟的人形機器人時代率先受益,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傳感器、機器視覺等相關產業鏈廠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出現讓原本就火熱的機器人行業也邁入更加務實的思考階段,技術驅動帶來的顛覆性變革也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機器人會是下一個爆點嗎?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人形機器人既可以是工業機器人,也可以是服務機器人。他曾在TED演講中說道,Optimus主要用于各類“危險、重復性或者無聊的工作”,以及那些人們不想做的生產工作,未來還會走進家庭中。

可以看出,人形機器人不會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消費領域或工業場景,它的理想應用場景應該是涵蓋工業、醫療、交通、餐飲、能源、教育、養老、軍事等廣闊的領域,去替代人類做一些與人相關的業務需求,成為一個全能的、通用型機器人。

7b81fdde606ebf0586123329303747ad.jpg

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機器人核心算法技術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或許你將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大量的機器人擔任管家、服務員、收銀員、快遞員等,成為這城市人口的一份子。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方式上將會更加細分化,多維度滲透進日常工作生活。

科技的進步必定會帶來美好的未來。最近幾年,機器人市場需求逐漸放量,機器人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特斯拉的入局有望給產業帶來明顯的催化。機器換人的產業趨勢是勢不可擋并符合發展預期的,機器換人時代正在悄無聲息的來臨。

至于機器人是否或何時會掀起行業顛覆性的變革,真正完全解放人類雙手?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時間線稍微拉長一些,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審核編輯(
李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儲-星火存儲打造智慧存儲,助力產業創新

智能工控+存儲-金勝電子煥新品牌助力國產工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