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破萬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主旋律
近日,工信部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目前邁過萬億元大關。根據相關會議內容,一季度共計發布了123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和4個產業示范基地。另外,一季度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際根節點。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75個項目建成投入運行。
再往前追溯一周,4月13日,工信部重磅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該文件明確了推進5G、智能制造、動態感知、云平臺大數據等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并積極支持企業通過金融市場私募、融資上市。
在文件指出支持企業通過金融市場私募、融資上市之后,一些主營業務非工業互聯網的上市企業開始蹭概念和熱度,抬高股價。不可否認,在數字經濟概念逐漸興起的近兩年,越來越多的芯片、元器件、軟件公司都開始擁抱工業互聯和物聯網,可能是哄抬股價提升估值,也有可能是布局未來產業。
多方擁抱工業互聯
工業互聯網包含內容較為廣泛,工業互聯網并不能拆分為“工業”和“互聯網”的定義,不能理解為工業領域的“互聯網”,而是理解為工業人、設備、平臺、數據,這里還應當包括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采購商等環節,從芯片、模組、平臺、終端等環節來看,企業能夠涉足的方向其實是相當之多。
從行業頭部企業和上市企業布局工業互聯網的來看,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基于主業基礎上進行深度布局,對內部架構和產品線進行大幅度調整。二是通過收購、并購軟硬件企業的方式對其傳統業務轉型進行補充。這兩種方式的例子最近幾年我們都有所見聞,例如,印刷包裝龍頭企業“美盈森”在收購RFID和智能包裝業務后,在2015年募資26.5億推進“智慧印刷、智能包裝”;“太龍照明”通過收購方式,從LED照明切入半導體分銷領域,“商業照明+半導體分銷”成為主業,2021年無線移動通信、消費電子、工業市場的分銷代理,貢獻了88%的營收。
前些天,長虹美菱也表示“堅定不移推進智能化戰略”,繼續深化在家電產品上AI識別、管理語音控制功能的應用面,并成立工業互聯網實驗室,加大研發人工智能、視覺檢測與智慧物流等核心賦能技術。
另外,本就處在芯片和元器件等產業鏈上游的巨頭會基于以往產生的客戶數據進行生態建設。英飛凌基于自身的半導體業務延伸,通過對各個垂直領域進行生態建設;英特爾與大聯大合作涉足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商顯以及智慧零售等領域。
在最重要的通信方面,網絡運營商主要是從兩大典型場景入手,首先,企業的工業物聯網接入運營商的物聯網網絡,比如移動物聯網、NB-IOT網絡、5G網絡等,將數據匯總到公有云中。同時,如果企業關注數據安全,更傾向于先建立專有的工業物聯網絡和數據中心,再將一些安全級別低的數據匯總到公有云。
工業互聯網攻堅期已到
此前,一些行業人士表示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虛火旺盛。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50家。這就說明了,在過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中,有很大一部分仍然處于艱難發展的階段。
另外,由于工業互聯網場景化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對于軟硬件的落地,以及平臺在不同行業的適配性需求存在差異。所以,也要求相關企業對于不同的垂直行業有更多豐富的經驗,目前很多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宣稱能夠適用于多行業場景的說法,可能需要保持質疑的態度。
基于此,在本周相關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仍處于發展的關鍵期,產業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真難題、新課題,亟需發揮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去突破。下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重點是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啟動新項目,打好強鏈補鏈的“攻堅戰”。實施新一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強化關鍵技術產品短板攻關,提升平臺技術供給質量,促進設備、系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同時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二是增強新基建,下好數字經濟的“先手棋”。適度超前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提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識解析體系、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等重點設施效能,擴大區域、行業、領域覆蓋面,提升服務企業數量,促進工業互聯網數據流通、有效利用和安全保障,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三是拓展新應用,打好融合創新的“團體賽”。推動工業互聯網與細分行業融合,加快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打造5G全連接工廠標桿,挖掘產線級、車間級典型應用場景,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園區,開展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促進千行百業、千園萬企加快數字化轉型。
四是研究新政策,用好支撐發展的“組合拳”。針對產業發展存在的現實挑戰,研究更加“解渴”的實招硬招。拓寬融資渠道,深化產融合作,引導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資本加大對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強化校企聯動、產教融合,加強工業互聯網實訓教育,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體系。
從政策和觀點來看,依舊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包括產品質量提升,人才體系的建立,網絡、平臺、安全的適度超前布局以及典型應用場景的挖掘。筆者認為國內工業互聯網已經從整體架構布局逐漸轉向高質量的創新能力轉移,這種趨勢將會對國內現有產業進行深度洗牌,對于核心研發能力弱、實際應用場景經驗不足的企業來說,發展速度將會大受影響。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