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億元融資頻現,工業互聯網企業一路“進擊”?

億元融資頻現,工業互聯網企業一路“進擊”?

2021/1/5 17:10:09

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工業互聯網的“大年”。年初,在新基建政策加持下,工業互聯網就引發了廣泛討論。疫情期間,企業對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迅速提升,遠程維護等新型生產制造模式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凸顯。


億元融資頻現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也早被資本市場所認知。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和融資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

例如在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中曾提出,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在境內、境外上市融資。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扎實穩妥推進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工作,持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

相較其他產業而言,工業是一個更為復雜、多元的產業,也正因如此,工業互聯網的鏈條更長,所涉范圍更廣,其所撬動的市場機遇也更大。面對近在眼前的機遇,嗅覺敏銳的產業和資本早已跑步入場。

經過初期的試水階段后,國內各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在2020年也紛紛進入新一輪融資階段。下面,gongkong盤點了幾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融資的典型案例,這些企業的融資金額都達到了億元以上,可以看到,工業互聯網領域在資本市場存在著巨大的上升空間。再者,能從眾多平臺中脫穎而出獲得資本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講,下面這些工業互聯網平臺代表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


2020年3月,海爾卡奧斯宣布完成9.5億元A輪融資,7月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與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完成2億元A+輪融資簽約。據了解,這是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的子基金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完成的首筆投資。僅隔三個月再獲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行業首投,體現出資本市場對于卡奧斯行業引領地位的認可和對平臺未來的信心。


2020年3月17日,浪潮云宣布完成Pre-IPO的C輪融資;8月31日,又有消息稱浪潮云已于近日獲得新一輪1.5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千山資本。目前,浪潮云估值已突破100億元。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浪潮云的上市工作終于又進一步。12月14日,山東證監局官網披露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的總結報告》,這意味著浪潮云IPO輔導正式完成,或將很快向科創板發起沖刺。

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新秀, 新基建”全棧工業互聯網產品提供商“德風科技”于6月完成8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9月完成近2億人民幣A+輪融資,由創新工場領投,普華資本、國科嘉和、招商局創投、云啟資本跟投。“德風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專注于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煙草、制造業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全球化技術公司,提供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安全物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等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


6月,TCL旗下工業互聯網公司“格創東智”近日獲得云鋒基金億元級人民幣A輪融資,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的研發和生態拓展。格創東智是2018年由TCL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工業IoT平臺、大數據平臺、面向現場工程師的應用開發平臺(APaaS)等工具型平臺和機器視覺檢測、虛擬量測、設備健康管理、能源管理等工業應用,其業務核心聚焦于工業現場數據的價值變現。


12月,工業互聯網企業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樹根互聯)宣布,已完成 C 輪 8 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騰訊戰略投資,海通投資、科源產業基金、天雅資本、建信金圓及現有股東眾為資本跟投。此輪融資之后,樹根互聯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新晉獨角獸”。樹根互聯于2016年,發布國內第一個自主可控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ROOTCLOUD),并從平臺扎根的深度、架構縱深的厚度、以及服務范圍的廣度三大維度發力,高效支撐中國各類制造業企業與產業鏈升級轉型。


疫情的原因加速了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借此機會,國內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也迎來了新一波增長機遇,從上面幾件典型企業來看,多數企業已經從之前普遍A輪融資,發展到如今的B輪、C輪,甚至有的企業還計劃未來公開上市。

從行業來看,根據此前工信部公布的數據,目前工業互聯網領域已有了超過70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平臺,在能源、交通、醫療等行業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從這幾家企業關注的行業來看,能源電力、石油化工、電子等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重點聚焦和關注的行業。

在小編過去與某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負責人的溝通中,他也表示,現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展策略都是先瞄準著幾大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逐漸從一個“點”延展到更廣泛的“面”。

再來看,上面幾家企業代表中,既有以OT為背景衍生出的企業,也有IT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入局。總結來看,雙方各有優勢:對于傳統OT背景的巨頭而言,其優勢在于理解產業,但在軟件、數據處理、技術迭代等方面可能劣于科技巨頭。而IT領域的巨頭們的優勢則恰好在于數據分析及服務上,對于產業本身的理解卻不夠,如果沒有良好的工業知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這些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因此,只有兼有深厚的工業領域知識和先進的IT技術,將兩者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真正落地道阻且長


雖然資本市場對工業互聯網熱度不減,但在落地應用方面,工業互聯網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相對復雜,各個行業之間隔行如隔山,很多行業更是還不具備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前提條件。其次,工業互聯網平臺常常被認為通用性不強,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定制不同的應用,也就難以快速大面積的推廣開來。

再者,對于占據市場很大比例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體量較小,會考慮為什么要上云?為什么要買平臺服務?這不僅僅是意識的問題,更是基于對成本的考量。正如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原主任史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內,只有不到5%達到了實施工業互聯網的門檻,可以提取機器內部數據。也就是說很多中小企業并不具備實施的能力,這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推廣也將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除此之外,目前不少企業在上云、上平臺時大都對數據安全問題還心存疑慮,這是由于相較消費互聯網,工業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性要敏感得多,而數據安全往往是企業的生命線。

以上這些問題,雖然都是老生長談,但也確實是擺在眾多企業眼前最為關鍵的問題。


寫在最后


根據財新網相關新聞報道顯示,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褚健在2020(第五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上表示,其2018年創立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浙江藍卓工業互聯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藍卓)正在謀求新一輪10億元融資,以打造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軟件生態。

那么,隨著入局工業互聯網賽道的“超級大玩家”越來越多,也將為賽道增加更多的看點。


審核編輯(
王妍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