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黃金周期要來了?

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黃金周期要來了?

2019/3/15 16:55:30

 

醫療器械市場表現惹眼

——投融資+上市

2017年以來,國內外針對醫療器械領域的融資事件頻有發生,包括Medical Micoinstruments、博恩思、Vicarious Surgical、Auris在內的眾多企業獲得過億美元的融資。

僅在2018年,全球整個醫療健康領域(包括醫藥和醫療器械等)共發生1410起融資事件,同比增長37.16%。融資總額為388.01億美元,同比增長70.79%。

國內2018年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695起融資事件,與2017年相比,增長52.75%,接近此前最高的2014年——703起(數據來源:2018年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報告)。

2018年10月,國內醫療器械“獨角獸”企業邁瑞醫療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總募集金額近60億元人民幣。


——“大蛋糕”等切塊

據天風證券的研究數據,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0億美元,全球增速為5.6%,其中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主的Top30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60%,中國本土企業市場占有率過低。

全球醫療器械企業Top20

來源:Evaluate MedTech,天風證券研究所

醫療器械細分領域較多,其中包括體外診斷、心血管、影像、骨科等細分行業。在中國,影像類國產占比約為 20-30%,體外診斷類約為 30-40%。而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4450億元人民幣,行業增速高達20%。預計未來 5 年復合增長中樞為 15-20%,遠超全球增長,這一行業具備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近十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億元)和增速(CAGR)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天風證券研究所


國產替代黃金周期

——人口“紅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到204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構成比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將從 2010 年的12.4%(1.68億)增長到2040年的 28%(4.02億)。而相比之下,法國、瑞典和美國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從7%翻番至14%分別用了115年、85年和69年。


1950年至2050年中國人口特征變化

來源:《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

——環境“紅利”

這里所要將的環境包括市場環境和政治環境。首先,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均表現出了對創新醫療器械的支持力度。舉個例子,從2008年開始,我國進行提出“千人計劃”,到了2018年最新的“千人計劃”名單中,從事醫藥生物行業的創業人才項目有13人,在該項目(共41人)中占比最高。


第十四批“千人計劃”人才的行業分布

來源:千人計劃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外在因素中,2018年下半年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也從另一個角度促使國家積極支持自主創新研發。


——國產替代進行時

正如上文所講到的,在國內醫療器械領域,國產企業市占率很低,大部分市場被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主的外資企業占有。根據天風證券研究所的數據(2016年),中國品牌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比重為14%,而美國和歐洲分別占比40%和30%。


2016年醫療器械全球市場份額占比

數據來源:邁瑞醫療招股說明書,天風證券研究所

但是,目前這一狀況已經有了改觀,有研究分析,以醫用彩超為例,早期三大進口品牌(GE、飛利浦、西門子)在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中的比重高達95%,但是隨著近十年來國產品牌的技術和產品發展,國產占比也跟著逐漸提升。目前這一市場的進口占比已經下滑到75%。


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子行業(彩超)

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以史為鑒,這里的“史”是指國外醫療器械發展的歷史。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歐洲和日本都發達國家和地區,正是歷經了本土需求的急劇擴大,本土品牌相應的經歷了飛躍式的發展,一些本土品牌也逐漸從國內走向全球市場。中國現在正是出于這樣一個時期,如何愉快的度過這個“黃金周期”,還需從業者深耕行業,持續創新。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