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工廠互聯,構建“美麗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環境保護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健康。在國家的大力治理下,越來越多的環保政策出臺,為制造企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中國環保國情的特殊性以及廣大中小企業推廣困難等問題,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
5月22日,霍尼韋爾積極響應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發布霍尼韋爾的第一份環保研究報告——《霍尼韋爾產業綠色升級報告之大氣環境治理篇》,解析中國當下的環境問題,提供創新的環保解決方案,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的環保承諾。
“中國式競爭者”的發展之道
從2013年開始, 我國環保政策力度不斷增大,成為主要戰略。無論對于用戶企業還是技術研發型企業來說,轉型升級至關重要。對于用戶企業來說,在選取設備或系統的時候,除了成本問題,也應當將未來發展考慮在內;對于技術研發型企業來說,要有未來思維,趕在需求的前面,掌握關鍵技術。一直以來,霍尼韋爾秉持“成為中國式的競爭者”的策略,致力于幫助中國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憑借在環保技術上的豐富經驗,并結合中國國情,霍尼韋爾不斷打造適合中國的綠色技術與產品,推進環境改善與綠色經濟的發展。霍尼韋爾發布的這份針對中國大氣質量的相關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當下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并提供相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國家環境政策的引導下,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依托多種先進技術、服務以及產品,助力實現“美麗中國”。
此次發布的報告從汽車產業、工業制造和石化產業入手,逐一解讀中國現存空氣質量問題,同時也將目光聚焦于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異常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更加清潔高效地利用能源,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以減少資源浪費等問題。報告通過知識普及、政策解讀和案例分析的方式生動闡述了企業在新形勢下應如何融入國家的綠色發展進程。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余鋒表示:“在環保行業,環境的特殊性、成本問題以及用戶的理解接受度等都與國外企業不同,霍尼韋爾一直立足中國國情,致力于推出助力中國發展的解決方案。”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余鋒
本次報告發布也是為了更好地迎合國家政策,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幫助用戶理解當前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此外,報告發布當天,霍尼韋爾還邀請了合作伙伴代表以及NGO代表,共同探討企業如何利用創新技術打造綠色環境,助力企業“無痛”實現環保生產,助力報告的落地。
數字化助力未來發展
針對“中國問題”,本地管理、運作,本地產品方案、研發,都要順應本地發展。于是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霍尼韋爾提出互聯工廠的概念。霍尼韋爾過程控制部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陳延指出:“互聯企業在針對環保的總體解決方案中,是核心組成部分,但不局限于環保方案,它涵蓋了不同業務的各個層面。”互聯工廠的進一步推進,實現了過程運營、企業以及資產等的互聯,拓展到了霍尼韋爾的所有業務板塊。
霍尼韋爾過程控制部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陳延
數據為解決方案插上了翅膀,就環保方案而言,數字化的轉型,使得霍尼韋爾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適應發展的解決方案,實時監控、性能分析、遠程操作以及預測性維護等,這既能夠保證減排的升級需求,更能通過節能讓企業實現成本控制,在這一過程中,核心技術是關鍵,互聯工廠為其實現提供可能,真正做到為用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據陳延透露,依托互聯工廠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低風險的解決方案在霍尼韋爾的投入中占較大比重,也是其未來業務板塊增長的主要方面。
此外,面向未來發展,霍尼韋爾也有相關部署。
陳延表示:“我們會繼續將解決方案做得更加成熟,隨著新一代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我們也會基于模型和數據分析進行升級,推出相應的新產品。并且會針對原有模型、技術,推出針對新技術的培訓,使產品能夠更加契合生產時間,將服務做到最優化。”霍尼韋爾的移動操作員、智能頭盔等產品,幫助用戶實時查看信息,調用數據,還支持遠程專家互聯指導等服務,將易用性做到最大化。
而且,互聯網的引入為生產制造埋下了安全隱患,針對這一問題,霍尼韋爾與相關企業積極合作,致力于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目前已經獲得全球最高防護等級認證,能夠極大地保證運行安全,規避數字化升級過程的安全問題,這在工業數字化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而在研發投入中,霍尼韋爾堅持以用戶價值為核心的持續創新,不斷與行業伙伴合作,加快新技術的統合。此外,陳延還透露,未來霍尼韋爾將持續加強技術響應速度,依托中國技術中心,快速響應本地需求,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技術價值,助力中國產業發展。(文/gongkong劉婷)

提交
霍尼韋爾捐贈價值100萬美元物資助力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
霍尼韋爾ADS,筑牢工廠安全生產的第二道防線
至聯致遠, 霍尼韋爾發布首款支持工業物聯網的ControlEdgeTM PLC
美國L.A. Turbine和德國基伊埃集團加盟霍尼韋爾“互聯工廠”項目
以互聯為名,霍尼韋爾的“互聯工業企業”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