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晨控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模具管理的解決方案

晨控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模具管理的解決方案

2021/4/15 16:26:05

一、項目背景

隨著國內制造加工行業的發展,在加工車間的油污、金屬、高溫環境中,如何管理數量龐大的模具等輔具,跟蹤其壽命,在各環節有效傳遞的參數。避免由于模具損壞或異常發生停產,實現模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達到提升制造企業效率以及資產安全管理,實現制造自動化的產業升級。

 

二、需求分析

晨控智能通過對現場觀察以及與現場工作人員交流了解到目前在模具的管理方面存在如下需求:

1)模具使用次數統計:

從模具上機床直至模具出現損壞進行維修,使用者無法獲知模具使用次數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對模具的使用情況以及模具的壽命無法進行有效監控。如果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已經損壞或到達報廢時間的模具,會造成產品的瑕疵以及意外停車,影響工作效率,增加交貨風險。所以用戶希望可以借助RFID技術來對已經在機床上進行加工工作的模具進行管理,從而可以對模具在工作中使用次數進行統計,可以提前了解該模具的使用壽命,在加工過程中可以避免影響工作效率,增加交貨周期,從而提高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提前預知模具的維修期限,提高后續的維修保養工作效率。

2)模具出入庫管理

當前模具的出入庫管理,還是依賴于人工記錄。人工記錄的缺點在于:

a.效率低:工作人員使用紙質記錄每次出入庫的情況,記錄的效率較低,且有可能出現漏記的情況。

b.記錄保存和檢索工作復雜:采用紙質文檔進行記錄會產生大量的紙質文檔,后續文檔的歸檔保存需要專人管理,且如果需要調出某些出入庫記錄時,翻查調取工作也會增加人員的工作量,影響工作效率。

3)模具實時狀態管理

當模具被放置于倉庫后,管理人員進行人工點數,采用紙質報表統計,人工點數周期性上報。極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無法完成數據的實時性。管理人員無法*時間了解倉庫中模具的現狀,造成模具庫存上升,模具生命周期不明,無法有效作出冗余方案,增加了管理成本。

4)現場堆放的模具的監控空白

除了在倉庫中模具之外,在車間中也隨意堆放了一些模具,導致資產狀態目前無法進行監控。

5)模具維修保養數據記錄

模具在進入到維修車間到完成維修,整個維修流程沒有數據記錄,無法對模具的維修及報廢全過程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而導致生產工藝的改進無數據支撐。

針對以上問題,引入晨控RFID射頻識別技術對模具從入廠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

1-20112Q00634606.png

、解決方案

1模具使用次數統計

首先在模具廠的四個面固定UHF RFID抗金屬電子標簽,然后在床適當位置安裝UHF RFID讀寫器及天線,讀寫器默認狀態下不工作,當沖床對模具進行沖壓時,觸發讀寫器讀取模具上的標簽,讀寫器將讀取到的標簽ID號傳送到后臺數據庫中記錄,表示該模具被沖壓一次,以此來實現對模具使用次數的監控。

2模具出入庫管理

在倉庫門口架設UHF RFID讀寫器及天線,讓RFID信號覆蓋倉庫門口。同時在門口安裝紅外探頭,以此來判別出入方向。當工人將帶有晨控RFID標簽的模具送還倉庫時,觸發紅外及讀寫器進行數據讀取,數據同步傳輸至后臺管理平臺。 模具出庫紅外判定方向,讀寫器讀取數據發送后臺處理。以此實現出入庫的有效管理及數據追溯。

3模具狀態監測

在倉庫的模具存放區架設固定式讀寫器及天線,將讀取到的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后臺系統,以幫助管理者及時了解當前模具在倉庫中的數量及狀態。 

4模具維修保養記錄管理

在維修車間出入口架設RFID讀寫器和天線,損壞的模具在進入到維修車間時,被讀寫器識讀標記,并將標記的維修數據,傳輸至后臺。

5模具數量盤點

工作人員配備RFID手持式讀寫器,工作結束時對現場進行盤點,并將數據同步至管理后臺,后臺處理數據,進行倉庫與現場數據統計核查,發現異常,可以通知工作人員立即進行排查。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汽車混流裝配線

晨控課堂:混流生產線智能RFID分揀系統

晨控UHF超高頻RFID標簽的形態及應用

基于RFID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晨控

家電行業產線應用晨控RFID實現智能化